房财经网 8月10日,碧桂园发布业绩快报。预期上半年净亏损介乎约450亿元至550亿元。
亏损的主要原因由于房地产行业销售下行的影响,导致房地产业务结转毛利率下降,物业项目减值增加;以及外汇波动造成预期净汇兑损失所致。
碧桂园在公告中称,自2021年以来,行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,多重不利因素叠加,导致行业销售和公开市场融资面临严峻的困难和挑战。
对此,碧桂园竭尽全力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,以「最小代价,最大价值」为目标,加快销售回款和应收债权回收,积极拓展融资,努力盘活大宗及难去化商业类沉淀资产。
最大限度削减支出,以销定产,严控无效产能、压降各项非核心非必要的经营支出;加强费用管控,除刚性费用外,其余费用尽量适用归零原则;精简组织架构,高管带头降薪,严控销管费用,销管费用占收入比例自2017年到2022年连续6年下降。
董事会主席兼控股股东杨惠妍女士(「控股股东」)大力度支持,上市至今控股股东及其家属已通过借款、增持股票、购买债券、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计支持公司折合约38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,其中向公司累计提供折合约6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。
全力做好保交付、保信用工作。
碧桂园表示,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,集团连同其合营企业和联营公司分别交付房屋近70万套和27.8万套,2023全年预计总交付近70万套房屋。2022年至今,融资环境极其艰难,在公司融资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出的情况下,公司仍竭尽全力安排境内外融资本息的偿付。
碧桂园称,虽然公司上下已全力以赴自救,但市场整体尚未回暖,行业绝对规模下降,资本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间,整体经营压力有增无减,导致2023年上半年预计出现较大亏损,特别是受近期销售额与再融资环境持续恶化的影响,账面可动用资金持续减少,出现了阶段性的流动压力。
对此,碧桂园管理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,虽然对本轮市场调整周期有预判,但对市场下行的深度、烈度和持续度估计不足,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,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,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、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、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。
碧桂园表示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。将坚守责任、全力自救,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,努力扭转当前的困局。
一是全力以赴保交付。这是楼市的安全底线,是公司最重要的企业责任,亦是全体员工高度共识的目标。公司将通过落实主体责任、专款专用、严格管理预售监控资金等方式,切实保障全国范围内项目的运转并完成保交楼任务,兑现对业主的承诺。
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。公司将与各持份者沟通,并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,以保障公司的未来长远发展,为各持份者保存价值、维护利益。
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。目前集团净资产充足、土储充裕,截至2022年年底,净资产约人民币3,096亿元,总权益可售资源约人民币12,083亿元(其中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人民币9,555亿元)。公司将尽最大努力做好销售,努力盘活酒店、写字楼、商铺等沉淀资产,同时加强内部管控,进一步精简组织、减少行政管理费用开支,改善经营效益,更好保障供应商、合作方等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。四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,为更好地应对当前困难,公司成立了由董事会主席任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,建立工作机制,统筹协调、高效决策、有力推进,努力渡过难关。
碧桂园称,虽然公司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,但我们始终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,房地产行业经过这一轮的深刻调整,终将回归健康平稳发展的轨道。公司将积极贯彻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,扛起大企业的责任担当,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,充分用好「民营经济31条」「金融16条」等有关政策,既立足当前,协调各方资源,全力以赴保交付、保运营;又着眼长远,稳妥推进各项经营策略和风险化解措施,保障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,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。
分享到微信
远洋集团6亿美元4.75%有担保票据,投票截止日期延长至8月1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