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端顶部LOGO

李明公开露面,远洋集团官微起初漏写了“主席”职务

房财经 ·

2024/01/26 17:42

阅读:

评论: 0

@房财经 胡海波

1月24日,央行联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利好政策刺激下,房地产板块迎来了久违的集体上涨。

其中领头羊远洋集团,股价在过去的两个交易日内,累计涨幅达到33.33%。但这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
1月26日,中诚信国际发布了一则公告,近期收到远洋集团的通知,后者决定终止中诚信国际对其主体的评级工作,未来将不再提供评级所需资料。

对此,中诚信国际表示自公告日起,将终止对远洋集团的信用评级,并不再更新其评级结果。2023年7月18日,中诚信国际评定远洋中国主体信用等级为AAA,并将远洋中国主体信用等级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。

或受此影响,远洋集团股价1月26日开始下跌,至收盘报0.38港元/股,较上个交易日跌5%。

主动申请撤销评级,表明远洋集团的危机,至今并没有完全出清。

但前不久其久未露面的掌门人李明的亮相,则被外界解读为,这家老牌混合制房企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,其正在筑底后向上而生。

1月13日,远洋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消息,李明携执行总裁王洪辉、崔洪杰,远洋服务CEO杨德勇等众多高管,前往北京多个项目检查工作,慰问的同时,部署了春节前后的各项工作。

这是时隔10个月后,李明的再次公然亮相。已经花甲年的他,在照片中较过去显得有些消瘦。

值得指出的是,在远洋集团最初的稿件中,对于李明的介绍为集团总裁,而对另一个更重要的董事局主席的身份,则只字未提。官微如此的描述,立刻让外界浮想联翩。

不过,在初版稿件发布后没多久,远洋集团立刻对内容做了修改,补齐了李明远洋集团董事局主席的抬头。

对远洋集团和李明而言,过去的2023年是其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年。尽管不断出售资产,以弥补资金链条,但依然躲不开债务公开违约的噩运。

自2023年7月被曝陷入流动性危机后,远洋集团便陷入到“暴雷”的流言蜚语。与此同时,大股东中国人寿安排尽调组入驻,远洋集团董事会成员换血的变动,更是让人感到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紧迫感。

但当时远洋集团仍极力澄清着各种流言,直到2023年9月15日,苦撑不住的它官宣将启动境外债务全面重组工作,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券。

这标志着,这家成立整整30年的著名房企,正式违约“暴雷”了。此后,远洋集团便走上了债务重组展期的漫漫路。

1月11日,有消息称远洋集团将于本月内对境内所有信用债进行整体展期。其中对7只债券均展期30个月,总规模达到132.7亿元。

关于其债务展期最新的消息是,1月23日,有远洋集团旗下“H18远洋01”及“H15远洋05”境内债券,展期30个月的议案获债权人通过,总规模50亿元。

销售层面,远洋集团2023年的协议销售额505.3亿元,较2022年1002.9亿元,下降49.62%;销售均价1.18万元/平米,而2022年则为1.63万元/平米。

尽管销售额同比腰斩,但其销售规模却依然位居TOP百强榜单第28位。


温馨提示:本文著作权,归房财经所有;转载、摘录请注明出处。更多精彩文章,请在百度上搜索“房财经”。联系方式23012058@qq.com
关键字: 远洋集团